说起斯洛文尼亚,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国家。但要说起南斯拉夫,估计大家都有印象。
南斯拉夫解体后,斯洛文尼亚正是前南斯拉夫最为发达的国家,没有之一,其人均GDP已经达到2.9万美元,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别看这个数值依然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但它在南斯拉夫诸国中已经是最高的了。
那么,斯洛文尼亚为什么这么发达呢?这个小国是如何诞生的,又经历了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讲讲斯洛文尼亚——一群以德意志为傲的斯拉夫人的奇特发展历程。
斯洛文尼亚地区有着辉煌的古代历史,曾经是罗马帝国的领土,诞生了诸多移民城市。不过这一切只是发生在斯洛文尼亚地区,和斯洛文尼亚人其实并没有关系。
因此此时的斯洛尼亚人还在东欧大草原呢,后来在“斯拉夫大迁徙”中,这群斯拉夫人攻入了今天的斯洛文尼亚地区,这才形成了后来的斯洛文尼亚民族。
不过斯洛文尼亚各政权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到9世纪下半叶,斯洛文尼亚地区就已经被德意志人占领,之后处于异族统治之下达上千年之久。
长期的占领使得斯洛文尼亚的文化也发生了变化,尽管依然以斯拉夫文化为本体,但也注入了大量德意志元素,当时斯洛文尼亚上层也以德意志化为傲,因此称他们是一群“以德意志为傲的斯拉夫人”。
16世纪初,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控制了斯洛文尼亚,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下,斯洛文尼亚进一步德意志化。
18世纪初,在商贸刺激之下,斯洛文尼亚迅速发展。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斯洛文尼亚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很近,又邻近亚得里亚海,这种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斯洛文尼亚很快繁荣起来。
19世纪中叶,为了促进当地进一步德意志化并稳定秩序,奥地利在这里投资了大量的工厂和学校,大大提高了当地的工业化水平和教育水平。
可以说奥地利的建设大大促进了斯洛文尼亚的发展,直到1918年奥匈帝国在一战中战败,斯洛文尼亚脱离奥地利统治。
1918年,斯洛文尼亚终于结束了上千年的日耳曼统治历史。随着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民政府成立,斯洛文尼亚终于在千年之后和周边的斯拉夫民族重新联合在了一起。1918年12月,南斯拉夫王国成立。
许多人可能以为南斯拉夫是铁托建立的,但其实并非如此,南斯拉夫在一战后就成立了,铁托建立的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尽管在政治上南斯拉夫人重归一统了,但要真正实现融合,终究是任重而道远。
南斯拉夫从成立之初就面临着激烈的内斗,尽管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等民族同根同源,但这些民族已经在上千年的分别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在宗教、文化等各方面都已经迥然不同,即便是塞尔维亚人内部都分为若干派系。
而在经济上,各地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差异,这成为了南斯拉夫矛盾不断的重要原因。别的部分暂且不提,我们专门来讲讲斯洛文尼亚有何不同。
如之前所说,斯洛文尼亚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建设,工业基础是南斯拉夫诸国中最强的,经济、教育等方面也是最为发达的。因此尽管斯洛文尼亚的经济水平无法与西欧相比,但相对于南方的南斯拉夫兄弟们来说,却可以称得上是“吊打”了。
也正是因此,斯洛文尼亚也长期对南斯拉夫中央不满,瞧不上南方的众多兄弟。认为自己在南斯拉夫中经济最为发达,对南斯拉夫发展贡献最大,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因此逐渐产生了分离主义情绪。
可以说,后面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诸多问题,早在此时就已经有雏形了。
除了经济之外,斯洛文尼亚的民族认同感也很成问题。
如之前所说,他们实际上就是德意志化的斯拉夫人,甚至其中部分人可以称为斯拉夫化的德意志人。
比起对南斯拉夫的认同,很多人对奥地利和德国的认同感还更强一些。并且奥地利也确实在斯洛文尼亚留下了大量学校和工业遗产,这更让许多斯洛文尼亚人觉得南斯拉夫并非自己的祖国。
同时,斯洛文尼亚也对南斯拉夫中央的“软弱”不满,这个软弱指的是领土上的。
伊斯特拉半岛在一战前归属于奥匈帝国,同时这里也有大量的斯洛文尼亚人,是斯洛文尼亚的重要外贸基地,最关键的是,这里是沿海地区。
然而,这一地区战后却并未划分给南斯拉夫,而是归了意大利。
这就导致斯洛文尼亚直接失去了沿海,成为了一个内陆国,并且大量斯洛文尼亚人从此处于意大利的统治之下。这让斯洛文尼亚对南斯拉夫中央更加不满,觉得贝尔格莱德方面没能有效捍卫他们的权益。
除了斯洛文尼亚之外,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科索沃等地区也是麻烦不断,各有各的问题。南斯拉夫王国短短的二十多年历史中爆发了多次政变,长期处于动荡之中,直到德国入侵,一切都被纳入了法西斯的秩序之下。
德国在这里组建了若干傀儡政权,在德国的铁蹄统治下,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又开始逐渐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逐渐产生了统一的抵抗组织,铁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是克罗地亚人,但致力于南斯拉夫各族的再联合。在铁托的努力下,南斯拉夫游击队发起多次战役,最终驱逐了纳粹入侵者,并在红色的旗帜下得到了新生。
南斯拉夫重建后,意大利作为二战战败国交出了伊斯特拉半岛,斯洛文尼亚才得以重新成为沿海国家。
然而南斯拉夫在划分内部边界时却将大半个伊斯特拉半岛交给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只得到了北方的一小部分,并且还缺乏港口,整个国家只有一个良港——科佩尔。这就导致斯洛文尼亚更加不满,认为南斯拉夫中央分配不公。
为了安抚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对其进行了政策上的补偿,允许斯洛文尼亚自行制定部分政策,甚至让斯洛文尼亚拥有了部分的外交权,斯洛文尼亚可以自行对外签订部分条约,这对于一个非独立国家而言是极其罕见的。
大家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斯洛文尼亚位于南斯拉夫的西北边境,正好位于南斯拉夫与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交界处,或者也可以说是位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交界处。
斯洛文尼亚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成功利用自己位于两大阵营之间的优势,左右逢源,做起了转口贸易,从而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简单来说就是“两头吃”。
1947年,斯洛文尼亚加入了斯洛文尼亚海岸地区组织。1954年,斯洛文尼亚加入的里雅斯特自由贸易区。
1967年,斯洛文尼亚加入奥地利卡林提亚和意大利弗留利——威尼斯贸易区。
可以看出,斯洛文尼亚虽然位于南斯拉夫内部,但与西方的经济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尽管脱离了德意志的统治,但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和西欧做生意。
斯洛文尼亚一方面向南斯拉夫中央要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又获得西方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自然发展迅速了。同时在这段时期,斯洛文尼亚也是相当稳定的。
在战乱结束后,大批斯洛文尼亚人回归斯洛文尼亚,这进一步促进了斯洛文尼亚的发展。而南斯拉夫也在铁托的卓越领导和崇高威望下迎来了最繁荣的一段时期。
可惜的是,再伟大的人也终究有逝去的一天。1980年铁托去世,此后斯洛文尼亚乃至整个南斯拉夫都逐渐走上了下坡路,斯洛文尼亚也对南斯拉夫中央越发不满。
不满的原因和之前的南斯拉夫王国时期类似,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南斯拉夫中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
斯洛文尼亚每年上交的税收也大多没有用于斯洛文尼亚自身的发展。到80年代后期,大塞尔维亚主义崛起,南斯拉夫的平等联盟精神被破坏,斯洛文尼亚的分离主义倾向也进一步加强。
终于,到1990年,在东欧剧变的冲击下,南斯拉夫终究也没能躲过一劫。在经济不景气,民族主义崛起和邻国剧变的冲击下,南斯拉夫也摇摇欲坠,大规模的分离主义运动已无可避免。
1991年6月27日,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南斯拉夫进行镇压。
由于斯洛文尼亚和南斯拉夫中央之间被克罗地亚隔断,而克罗地亚也已宣布独立。因此斯洛文尼亚境内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实际上失去了后续支援,成了孤军。
结果经过短短十天的战争,南斯拉夫在斯洛文尼亚境内的所有据点都被攻陷,南斯拉夫不得不承认斯洛文尼亚独立。
由于战争只持续了十天,因此并未对斯洛文尼亚造成太大破坏。但南斯拉夫其他加盟国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内战和混乱还将持续数年时间,这也是斯洛文尼亚成为前南斯拉夫最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
之后斯洛文尼亚还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混乱,但相比南方的兄弟们而言状况已经好得多了。
到90年代中期,斯洛文尼亚逐渐走出低谷,再次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之后斯洛文尼亚加入了北约和欧盟,并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扶持。
西方国家试图将斯洛文尼亚打造为一个转型的“模板”,给予了这里许多政策优惠。最终,斯洛文尼亚成为了一个富裕的发达国家。
2022年,斯洛文尼亚人均GDP已经达到2.9万美元。
在看完了以上历史后,相信大家就能看出来,斯洛文尼亚发达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五个方面。
本身基础好。斯洛文尼亚经历了长期的德意志化,又得到了奥地利大量的工业建设和教育投资,本身就是南斯拉夫诸国中最为发达的地区,人口素质也相对较高,因此保持了最发达的地位也并不奇怪。
地理位置优越。斯洛文尼亚在冷战期间位于两大阵营之间的窗口位置,十分适合发展转口贸易。又有较为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自然发展迅速。
政策扶持。由于斯洛文尼亚在奥地利统治时期位于关键的沿海地区,当时就得到了奥地利的大力扶持。南斯拉夫时期斯洛文尼亚同样得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让其得以“两头吃”。
相对稳定和平。斯洛文尼亚在前南斯拉夫诸国中是最为稳定的一个,只经历了十日战争的破坏,很快就得以恢复。并且其在近代历史上直接遭遇的战火也较少,有较长的发展时间。
西方支援。为了塑造一个转型成功的“范例”,西方将大量资本注入了斯洛文尼亚,使其顺利渡过了转型的困难时期,得以在南斯拉夫其余诸国还处于混乱的时候就开始了腾飞。
简而言之,斯洛文尼亚的“开局设定”本身就很强,再加上自身和平发展,稳定繁荣,又得到了大量扶持,成为前南斯拉夫的最发达国家也就并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