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原名曹霑,号雪琴,又号芹圃、芹溪。约生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一说认为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辛卯,1711)。卒年有两种说法:一是壬午说。根据胭脂斋批语:“壬午年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壬午,即乾隆二十七年(1763)。二是癸未说。根据敦敏的《懋斋诗钞•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写于癸未年,因而说曹雪芹壬午未死。癸未,即乾隆二十八年(1764)。
曹雪芹的祖籍是辽阳,元祖原始是汉人,但很早就加入了满洲正白旗,身份是“包衣”(家奴)。清王朝建立后,曹家是负责宫廷事务的“内务府”成员。高祖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雪琴的曾祖父曹玺开始,经祖父曹寅到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四人相继任江宁织造60多年。江宁织造除了为皇帝管理织造和采办宫廷用品外,还充当皇帝的耳目。曹寅就经常向康熙密奏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治安、民情等情况。曹家几代人世袭这一职务,表明他们跟皇帝有一层特殊亲密的关系。康熙五次南巡,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营。曹玺玺的妻子孙氏当过康熙的乳母,曹寅幼时又当过康熙的“侍读”,所以格外受到恩宠。曹寅当时是一位有名的藏书家。他工诗词,著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楝亭文钞》。他还奉旨刊刻了《全唐诗》和《佩文韵府》等书。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因解送丝织品进京骚扰驿站被人参奏,再加上长期亏空公款,因而被革职抄家。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从南京迁回北京。乾隆即位以后,曹家稍有复苏。大约在曹雪芹二十多岁以后,曹家又因事遭到一次打击,从此这个煊赫的“百年望族”便彻底地衰败了。
曹雪芹长在南京,少年时过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迁回北京后,他可能在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里担任过文墨杂录一类的小职员,并在哪里结识了宗室子弟敦敏、敦诚兄弟,成为知心朋友。大约在乾隆十五年(1750)以后,曹雪芹便流落到北京西郊,陷入“蓬牖茅椽,绳瓦灶”和“举家食粥”的贫困境地。社会地位的跌落,生活的巨变,从安乐到忧患的沉沦痛苦,使曹雪芹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他用新的眼光、新的观念来审视和认识整个社会,从而对贵族的腐朽和罪恶,对下层人物的苦难和不幸,都能有深刻的了解,甚至有深切的的体验。而且,他学识渊博,医卜星象、琴棋书画、诸子百家、诗词歌赋,都颇为通晓。凡此种种,都为创作《红楼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雪芹大约在乾隆十年(1745)前后开始写作《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巨著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精心创作而成的,他自己说是“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爱子夭亡和贫病交迫而与世长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