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阁水哥,谁听水讲。列子是战国时期郑国人。是季老子和庄子之后的道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列子》八卷。但是现在大部分都已经失传。可是《列子》中却有一篇名作传世,叫做《愚公移山》。
这愚公移山的故事梗概一位90岁的老头子带着家里的几个劳动力想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间挖开一条通往豫南的道路。期间被妻子质疑过,被另外一个聪明的老头也质疑过。但是他说了一句两山不加高而自己子子孙孙无穷尽,所以必然能够将山移开。
这么一个故事,被后世人不断的传颂和重新记忆加入了更多的元素。特别是毛主席曾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闭幕词,和《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并称为“老三篇”。成为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要学习的对象。
我就不对本文的所阐述的精神意义和文化传承进行讲解,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看战国时期的人们对于地理知识掌握的情况。
这里我要先表明一个态度。我先把《愚公移山》一文确定为写于战国时期而不是魏晋时期。因为这中间存在很大争议,为了避免麻烦就先这么认定吧。好吧那么我们开始关于对列子时代的地理常识的分析吧。
大致的地理位置。
战国时代是一个国家之间战争频繁、交流迅速视野不断开扩的时代。和春秋时期不同,人们对于国家地理位置已经有了更深层的了解。所以此时文章中出现的大量的地理位置名词都非常准确的反应了作者构想这篇文章的内部逻辑。
一、山的概念
古时有九山的称谓,包括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这也是战国以前已经形成的基本认识。王屋山属于中条山脉的一支,最早出现在传说记载里的是轩辕帝时代。传说黄帝和蚩尤交战一直无法战胜,故在王屋山设坛祭天,最终想办法战胜了蚩尤。所以此山又叫做天坛。而老子曾隐居于王屋山悟道,而后写出千古名著《道德经》,列子在此处创作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这对于道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圣地。王屋和道教的真正连接点始于魏晋时期王褒。自从他得道之后,他所曾住过的王屋山被称为小有清虚之天,被列为十大洞天之首。所以王屋山的概念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另外一个太行山我们现在知道的是他是一条山脉。是分界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这么重要的山脉在《列子》里就被缩减一座山。这说明了当时人们心中对于山脉和山是分不清楚的。
山脉是风水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关键核心。风水学的基础就是入山寻龙和平洋分龙,对于山脉的知识了解远胜于前人。而堪舆学说在汉代才开始兴盛,这并不是战国时代人们所能理解的。这也是我认定为何《愚公移山》出自战国而不是魏晋的重要原因。
二、渤海和隐土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对于渤海的认知,在春秋时代人民早就已经知晓他的位置。因为有记录商末的箕子搬迁到了渤海边朝鲜去了。那么渤海之尾的说法就是当时人们认为的世界的最东端。而隐土呢?根据《淮南子 坠形训》中的解释,九州中的东北叫做 薄州,薄州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做隐土。那么我得出一个结论,战国时代的空间概念中,渤海是极东之地,隐土代表的薄州是东北的顶端。寓言故事中引用这两个地名也是对中华大陆的最东北一带的一个探索的结果。
三、对平原区的空间认识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人们对于平原和山脉的明显区隔已经有了空间的认识。从传说故事中的“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的描述。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朔东。有说法这个朔东是朔方郡以东。但是战国时代还没有朔方郡呢。怎么办?那么我们看《尚书 尧典》里面有“申命和叔,宅朔方”。《诗经》中也有“天子命我,城彼朔方”之说。那么此时的朔东应该是河套以东的丘陵山地一带,指的是太行山最终的走向。
雍南就比较简单了,就是雍州以南部分。“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 漆沮既従,沣水攸同。”这就是代指现今王屋山之所在中条山脉群。
既然分清了山脉那么平原也就呼之欲出。冀州南部、汉水北岸这一块地区就是当时的平原区甚至连个山都没有。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传说故事中提到的神仙。
书中提到的神仙有三个,一个是操蛇之神。这位神仙是手上提着蛇的神。这山神的形象与《山海经》中曾出现的一些神的形象是吻合的。蛇作为龙的图腾形象在战国时期还是挺常见的。
第二个是天帝。这位天帝没有细部描写,所以无从得知其形象原型。
第三个就是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这位神仙唯独出现在《愚公移山》一书中,后世再也没有出现过。根据专家们的考证,夸娥氏很可能是蚂蚁。我也不知是否正确,反正也就相信这个说法吧。
通过书中对于神仙以及图腾形象的描述,我们可以推测本故事的成型时间大体上和《山海经》是同时代的。目前所知山海经是在战国末期到汉初时代,那么我想《列子》一书也大体上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结论
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是存在重大的认知上的反差。黄宗羲曾说,“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别人不懂为什么要移山,似乎就是天方夜谭一般的痴人说梦,但是对于圣贤来说这是一条通往梦想的艰难道路。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用《愚公移山》作为闭幕词,提出了中国人民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两座大山。靠的不是神,而是依靠全国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才能完成这个必须完成的伟大事业。如此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愚公精神正是共产党人奋斗的核心动力。
这一刻,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就都成了河曲智叟,眼光浅的如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