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依然焕发生机,起到防洪治水的作用,你知道它是哪项水利工程吗,都江堰,是地处在四川成都西北部地区边缘的岷江开源地,与彭州市,郫都区,还有温江地区的交接之处,西面和北面又和汶川相互连接,距成都市区约50千米,距离青城山风景区20千米,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是古代蜀国人民居住的风水宝地,也是古代蜀国的发祥地之一。
岷江是长江上游地区非常大的一个支流河水,它经过的成都平原,盆地的西部地区又是典型雨水充沛的地区,水流面积达一百三十三平方公里,全长七百九十三公里,全河落差达到了3560m,岷江出岷山山脉从都江堰向南流去,成都平原的真正地势从岷江出口的玉垒山开始向东南倾斜,都江堰距离它不过五十千米,但是坡度竟然已经达到了二百七十三米,岷江对它来说就是地上悬河,所以在没有修建都江堰超级水利工程之前,每当岷江季节性奔涌而出,成都就会是洪水泛滥,当水灾与旱灾交叠而来,这里的庄稼田地就会颗粒无收,岷江水常年导致四川地区水患频发,已经成为阻碍古代蜀国走向繁荣富饶非常大的威胁了。
公元前256年,秦国李冰和他的儿子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实地考察,根据岷江出高山峡谷,河面开阔,流速顿减,以及左岸一带,山势弯环的地形特点和资源条件,精心设计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那么都江堰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组成第一个重要的设施是分水鱼嘴,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是自然河道,而内江是人工凿建的河道,外江浅而宽,内江深而窄,内江可以引流40%的洪水,减缓岷江排水压力,而外江可以把60%的水和泥沙排泄掉,这样在枯水期,大部分江水会流入内江,而在汛期,多余的江水会从外江流走,进入内江的水,之后会进入第二道分水设施飞沙堰。
飞沙堰是内江外侧的一道低矮堰坝,主要作用就是排沙,飞沙堰二次淘沙加上离堆的顶托作用,在它近形成漩涡,水中剩余的沙石大量被漩涡甩出飞沙堰,其余的沙石在飞沙堰对面的回水区凤栖窝沉淀,每年有河工掏出清理,内江水已巨大的冲击力流到此处,会被飞沙堰旁边狭窄的宝瓶口所制约,在未开凿之前,玉垒山便伫立在东岸,为了凿通玉垒山,李冰便用以火烧石以水浇石,石头受热胀冷缩爆炸,用时八年凿出一个宽2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就命名为宝瓶口,开凿玉垒山的石堆叫离堆。
在这里弯道的水因为有着自己特定的流速,所以也会形成漩涡一样的水流,比较清澈的水就会流向凹陷岸面也就是宝瓶口,而比较混浊携带泥沙的水就会流向凸起的岸面飞沙堰,宝瓶口也会因为在河道漩涡的作用之下,把不必要的泥沙引向飞沙堰,而且宝瓶口是不断收窄的,在收窄的过程中也会形成一定的回流,所以在回流是也会把泥沙带到外江,正是通过这样层层分水,岷江的水通过都江堰引流到成都平原,保证了成都平原旱季有水,汛期无涝。
都江堰工程是古代人的智慧结晶,放到今天都会依然适用的工作原理,给后人治理洪水提供了非常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