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杖刑想必都不会陌生,古装剧里那些“重打三十大板”的情节相信大家都看过,但杖刑真的怎么简单吗?
但然不!这里面是有门道的!
而且和物理还有些关系。
想要打的声音大,受刑者又要少吃苦,这种打法比较讲究,要一手持刑杖的中末端,另一只手尽量靠前,刑杖前端扁平的一侧要有一定的角度或者平面朝下,这样挥舞起来阻力较大,而且有破空声音,呼呼作响,而且打在身上由于受力面积较大,声音很响,但是不会太疼。
击打的位置也有讲究,对于杖刑数量较大的,要求从下至上打,一般是从大腿靠小腿的地方开始打,然后慢慢的向臀部移动,这样淤血消散得快。
这种打法县衙用的较多,多数用于惩治小偷小摸或者是不太严重的罪责(当然更多的是因为贿赂了公差)。
普通的打法就不必详说了,大家心里有数。
接下来说的是“往死里打”。
这个方法就比较多,持杖时一般一手持接近尾端的位置,另一手持刑杖中间,挥打时一般刑杖前端的扁头呈45°角,这样打下去空气阻力不大,接触面积小。
挨打的地方同样也很讲究,要求“上下中”这样的打法,先着重打臀部上侧,然后打臀部下侧,使上下形成淤血,加上击打的时候杖面不是平的,流不出去的血液就会被“赶”到中间,然后一杖打下去,皮开肉绽。
等臀部血肉模糊的时候,下杖的位置则转移到大腿内侧——这里的皮肤比较娇嫩,而且一但受伤,行动会变得极为艰难。
另一种打法一般是要人命的打法,持杖位置和上一种相同(谁说古人不懂科学?这杠杆原理杠杠的!),但是刑杖扁平端却是垂直的,击打位置一般不在局限于臀部和大腿,而是专门往腰椎、尾椎、小腿甚至是右臂这种地方招呼,一般不需要多,几杖下去就会手脚骨折,半身瘫痪。偶尔也会打脊背,很容易就会打断背部的肋骨,造成残废。
就问你怕不怕!
而说起杖刑的对象可就多了平民百姓,朝廷官吏概莫能外
例如
在宋朝的军队里,“杖刑”的应用就十分泛滥。一级压一级的军官们常把“杖刑”当成立威手段。两宋军队打仗不给力“杖刑”袍泽却是相当积极,也终于造成了严重后果:宋孝宗年间,志在恢复河山的宋孝宗,大力提高军官待遇,鼓励武举们从军,却不料武状元林飙等人纷纷拒绝——宁可一辈子仕途无望,也绝不去军营里挨打。
可不仅仅是平民百姓也不限于官吏嫔妃,就连九五之尊的皇上也领教过杖刑的威力
这位幸运儿就是金太祖完颜晟。原因仅仅因为拿国库里的钱去买酒。
完颜晟在君弱臣强的情况下继承皇位,他不像一般君王那样执著于加强皇权,反而大胆放权,在灭北宋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前线将领反复请示贻误战机,完颜晟给了统帅很多盖了印的圣旨,这些“空白支票”提高了前线指挥的灵活性,不到两年,金就灭亡了北宋。
当俘虏徽钦二帝的捷报传回都城以后,完颜晟十分高兴想庆祝一下,提议举办个酒宴,但是国相不同意,理由是不合祖制。原来在金朝建立的时候,阿骨打有鉴于辽朝奢侈亡国,就订立了规矩,国库的开启要征由国相同意。国相不同意,这个酒宴自然就开不了,完颜晟心想既然你们不喝,我自己喝总没问题,令人从国库里拿了20匹绢去换酒喝了。
第二天朝会,国相领着看守国库的人指正皇帝违背规矩,让朝臣商议如何处理这件事。因为按照律法,皇帝犯的错是应该杀头的,但是很显然不能将皇帝砍了以明正典刑。女真贵族们认为应该另选贤能:儒学士大夫们则认为完全没必要小题大做。和上次继位风波不同,这次双方交换了立场,女真贵族支持了太祖一脉,而汉族官僚选择支持了现任皇帝完颜晟,最终双方互相妥协,决定打皇帝20板子。
20板子打完,完颜晟本想离开这个伤心地下朝养伤,可是女真大臣又皮了一下,坚持让完颜晟发表感言,推辞不过,完颜晟只能坐在殿上说感谢各位帮我认识到错误,表示原谅大臣们的不臣之举,不在追究任何人的过错,大臣们才没再继续为难皇帝。
值得庆幸的是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颁文,明确宣布司法部门不得再设笞杖枷号或刑讯逼供。1928年,南京政府颁布新刑法,肉刑、笞刑全面废除,死刑犯一律枪决。
至此杖刑那传奇的一生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