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组织,一直充当着一个全球贸易管理者的角色。如今全球90%的贸易都由世贸组织来调控,包括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等,都需要经过世贸组织的认证才得以通过。
然而,在20多年前,我国却因为各种原因,被拦在这个圈子之外。后来还是总理朱镕基历经千辛万苦,才把中国带入世贸组织。我国当年究竟向世贸组织承诺了什么条件?有没有忠实履行?现在又通过世贸组织获得了什么?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正处于急剧变化的经济转型期。许多国有企业员工纷纷下海,去南方赚取自己的第一桶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小微企业的运转。
但是,我国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国际上毫无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税率太高了。
如果是世贸组织成员国,互相之间可以享受极低的税率。比如东南亚各国,他们和欧美做生意就不需要缴纳高昂的进出口关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生产的产品价格自然干不过东南亚国家。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把大陆生产的产品运到香港去卖。借用香港的名义,我国的产品才卖的出去。可以说,那时候的中国制造业,完全可以用“艰难坎坷”这四个字来形容。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不得不思考“入世”了。毕竟香港再怎么发达,也承载不了大陆这么巨大的经济体量。如果要想发展经济,还得亲自融入到世界舞台当中。
于是乎,在1986年,我国向世界关贸总协定组织提交了入申请。这个世界关贸总协定组织,就是世贸组织的前身。
只不过,虽然我国已经提交了申请,但直到2001年,中国才成功加入世贸。可以说,这里面经历的艰辛苦楚,估计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到。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86年到2001年这15年时间里,我国一共和世贸组织代表进行了25轮谈判。我方提交了6000多页关税减让表,前前后后换了4位谈判团团长,最终才把中国推进了这个国际大市场。
在此期间,我方为了能够获得“入世”资格,也相应的付出了许多代价,其中最大的代价就是有关农产品贸易方面。1999年,美国看到我国“入世”心切,于是便起草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企图让中国放弃大豆的种植。
美国之所以这样做,主要也是防止中国抢他们的生意。毕竟美国作为大豆输出大国,给全世界供应了43%的大豆。假如中国也跑过来抢生意,那美国不就亏大了吗?所以美国强令禁止中国染指大豆领域,这样就能保住自己的金饭碗不被砸掉。
与此同时,欧洲为了讹我们一笔,也在中国“入世”的过程中,给我们增加了许多条款。比如我国的纺织品和农产品,都必须以白菜价来卖给欧洲。如果不同意,那不好意思,中国还是别“入世”了。
面对欧美各国的苛刻条件,我国代表除了妥协之外别无他法。毕竟我国能否“入世”的资格掌握在人家手里,所以只能对这些要求言听计从。最终,靠着这些妥协,我国才获得了一个世贸观察国的身份。
当然了,这个世贸观察国还只是一个观察国,并不是成员国。要想正式进入世贸组织,还需要签订一系列条约,并走完整个“入世”流程。
然而,无论我方代表怎样谈判,最终还是留下了7个问题没有解决。在这7项条件中,双方各执己见,所以只能闹得不欢而散。如此看来,我国进入世贸的环节就卡在这里了。
看到这种情况后,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决定亲自赴美谈判,争取一把将世贸成员国这个身份给拿下。于是乎,在1999年4月8日,朱镕基总理乘坐专机抵达美国,和美方代表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在谈判过程中,美方代表巴尔舍夫斯基接连向朱镕基总理提出了3个要求。面对这3个要求,朱镕基总理思考了片刻,然后一一予以同意。
我方代表龙永图看到朱镕基总理连说3个同意,着急的不得了。于是赶紧写了几张纸条递给朱镕基总理,上面写着:“国务院暂未授权”。
朱镕基总理看到龙永图老是给他递条子,情急之下,直接吼了句:“龙永图,不要再递纸条了!”美方代表也许是被朱镕基总理震慑到了,于是在接下来的谈判过程中,也收敛了自己的部分锐气。
在接下来的谈判过程中,美方代表谨慎的又向朱镕基提了4个要求。这时候朱镕基总理画风一变,立马拒绝了这4个要求。
朱镕基总理说道:“我方已经同意了前3个要求,后面这4个要求涉及到中方的核心利益区间,所以不能同意”。就这样,谈判又僵持了下来。
在此期间,双方经历了长达8分钟的冷淡期。美方代表在经过一番权衡后,最终决定同意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随着小锤的敲响,全场一片欢呼。就这样,我国心心念念的世贸组织成员国身份,终于拿到手了!
2年后,也就是2001年11月,我国走完了全部的流程,正式加入到世贸组织,成为了世界贸易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自此,中国经济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极速攀升。
由于加入了世贸组织,我国就相当于嵌入了欧美的生产体系,所有的产品标准都得与国际接轨。由于生产标准被提高,所以也倒逼我国进行产业升级,以前国企工厂那套老掉牙的生产模式不管用了。
现在需要用更新的设备,以及更先进的管理方式,才能将企业给做大做强,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会有人卖。如果还是沿用以前那套生产模式的话,迟早会被国际上的其他企业给干崩。
关于这一点,前苏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前苏联的经济是属于一种内循环的模式,工厂里的一切产品都是按照固定标准来进行配比,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就缺乏了研发升级的动机。
反正产品再怎么烂也会有人买,那还升级个锤子?所以那时候的苏联电视机都是那种傻大个的模样,运气不好的人还会被电视机突然炸死,现场情况惨不忍睹。
也正是因为这种生产模式的局限性,所以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突然面临着西方产品的强势打压。时至今日,俄罗斯都没能拿出一项可以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产品。
可以说,闭环经济只能让生产制造走向穷途末路。只有与世界接轨,才能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与其他竞争对手一起乘风破浪。
此外,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消除了各省之间的贸易壁垒。在没有“入世”之前,各省之间是存在一定贸易隔阂的。比如A省的东西如果要运到B省来卖,需要缴纳一定的过路费。像这种情况,就属于一种“利好局部、摧毁整体”的现象。
如果没有加入世贸组织还好说,一旦加入以后就不能再这么玩了。毕竟外企过来投资,看中就是这地方可以盈利。如果钱全部花在运输成本上了,那还怎么赚钱?所以那时候的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干脆取消了贸易壁垒。各省之间互通有无,将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
当然了,关于加入世贸组织最大的好处,无疑是让农民工进城,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了。因为加入世贸组织后,就相当于加入了一个全球大集市。这时候我国生产出来的东西,有多少卖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东南沿海各省的老板们纷纷投资建厂,接下全球的订单,发动全部力量来进行如火如荼的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无数农村青年进城打工,这样才能缓解工厂内的生产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11年这10年时间里,东南沿海一共吸收了近5亿农村劳动力。这些年轻人不仅在当地找到了工作,还买了房结婚生子,并给当地财政创造了天量级别的财富。
而这些省市赚到钱以后,又将财富反哺给中西部落后地区,以“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最关键的是,有了钱以后,我国就可以大力发展海军等军工科技了。这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也是一大利好。
由此看来,朱镕基总理当年的谈判工作,完全可以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八个字来形容。在此也不得不感叹我国当年的决策是多么的正确,在最佳时机选择了最佳道路,最终创造出了一个太平盛世。这也许就是“国运昌隆”这四个字的最好诠释吧。